亂花飛盡綠成陰

2016110817:56
漸行漸遠,“蘭亭”,如此優雅而又動聽的名字,輕盈的音韻仿如吐納珠玉之聲,勾起你關於蘭花的一些溫溫婉婉的想像。可現在卻是亂花飛盡,綠未成陰。
 
據說,春秋時期越王勾踐在此地種過蘭草,漢代又設過驛亭,從此才有了“蘭亭”這個名字。1600多年前就已經是旅遊勝地,但至今的至今它卻是已面目全非。曾經的蘭亭可以是深幽靜謐,可以是出塵不染,可以是列坐曲水,可以是筆墨逸飛。只是曾經的“亂花”已飛盡,綠卻非是曾經的“綠成陰”了。那時的源已經是個過客。上世紀80年代便已被離愁別緒中的離苦重修而盡。
 
那地方,那美麗,那靜雅,那清幽。
 
只屬曾經,我們已無緣相見。
 
滄海已桑田,再也沒有了原來的風趣。
 
獨立小亭風滿袖,卻是視景憶情憐。飄飄衣袂,纖纖玉手,落落生花,卻曾想亭上的昨日之景,時至今日也溢出依稀可見的深情。
 
蘭亭,也許有絲絲繞繞的“情”景呢?勾踐在此種植蘭草,若非不是心中女子的摯愛,不是那魂牽夢縈,他如何會一如既往的鍾情於蘭草?若非不是歷經千難萬險,臥薪嚐膽又怎能淚落蘭草?要不是心有所牽,情有所系,他怎可獨在花中飛,卻不染花中香麼?若非不是愛若成劫,又怎會思蘭若苦,淒淒若草?天涯幽不起的是情深,他又怎能踏地成王,忍到極致?
 
只是此中苦,她早已不在;只是此中情,她早已離去;只是此中意,她早已別去。無從體會,無從深究,只是念到斷人腸,字字扣心弦。淚已滿面,難再言表。
 
曾經的美麗,曾經的悲情,都也在浪漫溫婉的蘭亭發生過。但……卻非是今日情。
 
王羲之等文人騷客的一次附庸風雅的飲酒賦詩及其筆墨揮毫後的張揚,使得蘭亭從此佇立在人們的心田,再無離去之意,惟有情陷於此。
 
曲水流淌,觥籌交錯於曲流之中,筆墨、詩文、曲景,冉冉之情,油然心底。只是如此之境,如此之景,再也,再也難現。想像之境,想像之情,想像之景忽而從心中剔除。站在亭上,寒風乍起,驚醒天際,原來的原來,我是如此的懷舊。
 
如若,如若,我可以早生,早生個幾百年,是否也可以睹一睹蘭亭的靜雅風趣,幽清之境。可是,我確是,確是,現在,現在的人兒。
 
錯過了“亂花飛盡綠成陰”,
 
錯過了“曲水流淌百城流”,
 
錯過了“癡情種中草盛稀”,
 
錯過了……
 
漸行漸遠,失了天然,失了本性,人工的雕琢,還能否再找到我想要的,想要的——那片靜謐天源。
 
亂花飛盡綠成陰?希望我也可以穿越回到你在,你在的那個時代……